您的位置 >>> 首页 >>> 艺术关点    
 
 
 
 
中国气派的“天山山水画”图式
                 文/ 周尊圣
 

  人求高格,画求高韵。是继承也是终身追求,更是成就一个艺术家的生命。中国画精神与语言是传统文化下的产物。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儒家提出的“依仁游艺”、“充盈大和之乐”、“仁者浑然与天地同体”,道家“美至极复归于朴”与庄学“畅生”、“自然无为”的意念合一,不仅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思想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体证,都直接反映在创作思想和形式语言中。画家们不仅强调真实无妄合于天地,同时又极注意感性生命精神,对日月、江河、草地、花木、山川投入游艺游心的关注,并将之转化为清逸、雄浑、韶秀、悲壮、萧疏的自足,由笔墨情趣伸延至形式语言,又以形式语言转化为个自的审美取向、形式语言风格和绘画图式。在多年的追求探索中把绘画母题被具体化为大西北的天山,至身于160万平方公里的大漠瀚海、戈壁荒野之间,追忆古丝绸之路的文明,讲诉着苍凉之美、雄强之美、悲壮之美、阳刚之美,天山山水画创造性的形成,基本概述有三:
  一、 中国画精神与语言的继承与地域性的选择。境界是国画精神氛围的表达,而绘画形式结构的不同所体现的气息、性格、笔法也各有所区别,更多的是秉承先贤和天赋而大凡超逸脱俗。地域性的选择就象孩童对母亲的依恋,吃母奶不是为了和母亲长的一样。当长大成人才能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世界。天山只是一个载体,在艰苦创作过程中感悟万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的美学思想。
  二、 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学问。以创造为主旨,以继承为基础构成了继承与变革的对立统一规律。天山山水画在继承基础上的成功还取决于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图式和境界营造。执意表现的天山南疆大地,没有植被,没有瀑布,没有林木,没有河流,只有裸露的岩石山貌和沙岩、大漠戈壁。这是一个艰难创造,是脱胎换骨的裂变,难就难在所选择的天山山体。由于古往今来很少将这块不毛之地作为描绘对象而且没有参照,少有借鉴,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冲破一切顽固堡垒的封锁,全力调动创造能量,不受任何局限也不受惯常的审美习惯和一些固有的观念束缚,按自己的审美理念去塑造“心目中的天山”。中国山水画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出现在人们面前,山水作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代表,可以和人平等交流。所以老子有一句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谓往来,自然是双方的。画家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把精神意念通过笔墨语言倾注在客观自然之中,这样万物才有灵性,世界才有光辉,“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丰富才有美。带着顽强的斗志和高超的艺术高尚的人格,坚定信念创造性的走下去。
  三、 真诚表达生命的感受与山水画的时代性。传统哲学构成了山水人与自然、表现与再现、意象与境界为特征的民族绘画形式。这种独特而且积淀深厚,既是文明古国炫耀的辉煌,也为当今艺术发展设置了障碍。追古人,画古意;苍松古木,坐舟观水与今天的生活节奏已不相符。而正确性的发展观是精神和语言的同步和同一。这就意味着画家有两方面的要求,既要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精神,又要有时代的情感和睿智;既要有扎实的笔墨表现方式,又要锤炼出有个性的形式语言,真诚地表达出画家生命感受与时代同步,今天的人说今天的话,做今天的事儿,不是我们选择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我们。
  天山山水画是21世纪中国山水画其中的一个门类。展示了他的独具风采,在多元艺术的纷繁中确立了自身价值取向,精神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语言,建构了自身的语言作用。其语言归纳有几点:⑴将现代构成置于传统笔墨之中。⑵捕捉大美、壮美的写生状态。⑶大胆、单纯,色调强烈。⑷注重艺术图式和境界营造。⑸强化视觉张力,截取片段以小观大。⑹标志性的符号色彩。⑺人格化的审美原则,气韵生动的生命表现。⑻“念天地之悠悠,大气魄、大境界的美感追求。天山山水画建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创作体系,精神与语言取得了同步进展,从中可以透视出21世纪中国画家的脉搏与求索,通过天山山水画也可以看到中国气派的精神图式。

                                        周尊圣
                                      2007年4月4日
                                     飞往肯尼亚的途中

 

 
 
 
 
 
年表 获奖经历 出版著作 相关评论 艺术关点 交流园地访客留言 返回首页 艺术简历 作品展示 在线视频欣赏 个人相册 合作媒体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