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个人简历 | 曾获奖项 | 作品欣赏 | 发表论文 | 学术活动 | 相关评论 | 出版著作 | 视频欣赏
  年 表 | 个人自述 | 精彩回放 | 入编介绍 | 教学成果 | 作品收藏 | 拍卖情况 | 作品销售 | 请您留言
 
厚土滋长养出英才——写在韩敬伟画展开幕之时
 


  评论:“走出困惑——韩敬伟画作读后”中国美术馆研究收藏部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刘羲林先生撰写。发表于:1992.10.30日光明日报,1993年第四期人民画报,2004年第三期《文化月刊》,2004年第一期《美术天地》,2000年第二期《振龙美术》。

  评论摘抄:“他突破了在人所谓‘图形莫善于画’,令人所谓‘栩栩如生’之类的绘画观念,而走进了精神感悟的领域。我认为,画是精神信息的形象性的载体,绘画的形象性,可视性,只是其外在的特点,用可视的绘画语言传达人的精神信息,才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所在。曾经困惑过的敬伟,意识到画画不是如实地再现事物的表面造型,而是为了表现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可以往来的精神时,便走出了困惑的窘境。

  当然,绘画又确实赖于可视的形,如何造型,造怎样的形,以什么样的笔墨,色彩来造形,以怎样的构成来布形,是正在走向现代的中国画在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语言问题。贴近现实又不以如实再次现实为艺术使命的韩敬伟,在现实中撷取那些美的造型,又随着他那些如梦似魂的构思进行了意象化的处理。他强调了人物气质的精神性的表现,强化了水石土木特有的韵律,创造了一片既有现实生活的亲切感又带有某些神秘意味的造型世界。他又将线的节奏,墨的韵味和富有魅力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将中国画的、西洋画的,民间艺术的手法冶为一炉,在缜密的章法里精心地处理虚灵之处和边边角角的构成,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他的这些手法和他力图表现的情思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他那朴实中寓有精巧,缜密中不失空灵,以浪漫之思表现现实,欲图融合笔墨和色彩,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新的画风,一种中国画的现代风神,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格调。